“柔性制造”与“刚性生产”对应,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而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传统生产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需求,在此背景下,柔性制造应运而生,其具有灵活性、敏捷性、模块化与智能化等特点,近年来在制造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以灵活敏捷应对多样化定制化需求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门对柔性制造进行了界定,即柔性制造是指一种应对大规模定制需求而产生的新型生产模式。柔性制造通过灵活、可调整的生产系统,可以迅速响应需求变化,快速地完成定制化产品生产任务,其主要有几大特征:
一是灵活性与定制性。柔性制造通过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灵活变换,实现多产品混线生产,满足定制化需求,解决生产品类“多”的难点。
二是敏捷性与高效性。通过优化生产管理系统,增强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柔性,可实现供应链对定制需求的敏捷响应和快速交付,解决需求变化“快”的难题。
三是模块化与通用化。模块化是柔性制造系统构建的基本理念,柔性制造模式通过设计出一系列通用的功能模块,并根据用户的要求对模块进行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功能或功能相同但性能、规格不同的产品,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和订单量。
四是自动化与智能化。在定制化需求下,订单产品参数可能各不相同,而设备和生产线的自动化则是实现快速、高效柔性生产要求的重要保障。此外,柔性制造的一大关键在于对不同需求任务的快速响应、灵活调整,这就要求构建生产的过程管控能力,对生产方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和联动化提出了更高需求,通常需借助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智能传感、微电子等技术和手段实现。
柔性制造的三种模式:从单元到系统到工厂
按柔性程度和规模划分,柔性制造可分为三种模式:
图1 柔性制造单元(图源:机械公社)
柔性制造工厂将制造、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可实现整个工厂的柔性化和自动化。FMC或FMS更多涉及设备柔性或工艺柔性,但单一或局部的柔性制造实现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化制造,更多只是加工的自动化的局部能力的提升。而在柔性制造工厂内,柔性能力不只局限在制造环节,通过CAD/CADM软件、MES生产管理软件、智能排产软件、ERP等系统的应用,FMF可实现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物料储运、生产管理的全流程系统柔性。同时,FMF一般还有适应柔性生产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在供应链规划、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如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协同管理等,从而增强市场反应能力。
竞争格局:欧美日领先,中国加速部署
柔性制造模式发源于海外,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程度完备,在柔性制造系统的开发、工业企业应用方面已较为成熟,我国柔性制造产线的部署规模、设备先进性等与国际领先水平都还有差距。
欧美柔性制造发展历史悠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柔性制造便已在欧美的工厂里萌芽,经过50多年的发展,欧美已孕育出多家全球领先的柔性制造系统供应商,如芬兰的芬发自动化(Fastems)、德国库卡集团(KUKA)、美国的麦迪克公司(MIDACO)等。日本柔性制造应用规模大,相比于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日本工业制造偏重于精密制造领域,汽车及零配件、机床、机器人和电子电器是日本传统优势工业,也是柔性产线适宜布局的领域,因此日本柔性制造模式的应用走在全球前列。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有1200套左右柔性制造系统投入运行,其中日本就拥有400套,约占全球的1/3。
表2 上海柔性制造代表企业
上海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高,无论是上游设备系统开发还是下游制造的应用都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已集聚一批柔性制造设备和系统供应商。上海已吸引一批柔性制造系统国际领军企业落户,如芬兰的芬发自动化(Fastems)、德国的库卡集团等,其与上海制造业企业合作广泛,已在上海建成多条柔性生产线,如芬发自动化为上海奇众阀门打造高端定制柔性生产线等。此外,上海还有一批本土柔性制造设备和系统供应商正在加速崛起,如交大智邦、英集斯自动化、优博多维等。二是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广泛运用。目前,上海已有较多柔性制造模式的实践,如汽车领域,博世华域、保隆汽车、汇众汽车、延锋汽车内饰等企业都配置了柔性生产线;航天领域,航天八院800所打造了工业互联网的航天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智能化柔性制造新型能力,有力支撑了航天产品多批次、小批量敏捷柔性化生产。在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公示名单》中,产线柔性配置入选项目有5个,入选项目数量在各省市中位居第一。
多点发力支持柔性制造未来发展
支持供应链管理企业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敏捷响应、精益供给、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网络,为制造业客户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线边物流、交付物流、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推动物流仓储企业智能化转型,整合智能输送、分拣、存储等装备及定制化开发的物流软件系统,实现物流作业的高效运行。
开展柔性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支持若干有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的柔性制造项目,构建一批中小制造企业柔性制造转型样板,发挥好柔性制造试点示范的引领、推广、带动作用,促进典型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搭建柔性制造系统供应商与其他制造业企业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召开柔性制造高峰论坛等活动,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普及柔性制造装备和软件、先进管理理念、关键制造工艺等,为柔性制造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共同推进柔性制造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微信公众号
深思有形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北京市顺义区文化营村北(顺创二路1号)
联系我们
深思有形科技有限公司
开启智能制造 从我们开始